close

  6月13日,深圳中學開了一場略顯特殊的聽證會,上了昨日南都深圳讀本的“大件事·頭條”。會議討論的主題是幾隻校園流浪貓的去留,主持會議的是學生,投票的是學生、家長和教師。聽證會上各方爭論激烈,最終投票結果是貓繼續留下來(並有疫苗註射、住所安排等一系列後續措施),而校方則承諾將遵照執行。
  事情不大,但也不能說小,十幾隻流浪貓的去留,師生、家長的觀點各異,曾有學生被“校貓”抓傷,家長向學校投訴,並強烈要求將貓驅趕出校園。但深圳中學的“學生議事會”調查發現,多數學生仍希望將貓留下。爭議出現,需要化解,校方其實可以有更省事的辦法,如深中副校長邢向釗所言,學校可以用最簡單的辦法、把流浪貓運出學校。但顯然,在深圳中學管理者看來,這並非最佳的選擇。
  一場為流浪貓召開的聽證會得以舉辦,此次聽證會校領導“零介入”,由學生全程自主準備、籌劃,瞭解和學習聽證會的詳細流程設計,敲定議題、邀請專家、遴選代表、確定並嚴格執行議事規則,一切都像模像樣地展開。流浪貓的去留,乃至其他任何問題的討論與決策,永遠都不可能只有一種觀點存在,不同觀點在聽證會上針鋒相對地較量,最終通過投票得出結論,這正是聽證會之所以有必要存在以及它能夠長期存在的原因與價值。
  聽證會與公眾產生關聯,大多數的時候往往都會牽涉到市政工程建設、價格調整、車輛限行等民生議題,而聽證會從召集到最終達致共識,整個流程的透明度、公正性直接決定了議事民主原則貫徹的成色。在各地頻頻召開的各種聽證會上,公眾見多了“逢聽必漲”的乖謬規律,網友吐槽聽證會成了“聽漲會”。但事實上,聽證會本身的制度設計,並不排斥降價的選項,甚至應該說,聽證會的初衷就在於讓觀點不同的群體能在聽證會這一平臺上,充分表達觀點,通過爭論實現妥協,進而尋求共識。
  深圳中學的這一場校園聽證會,之所以為外界所矚目,並不在於所議內容的宏大,而是整個聽證的過程,讓人看到了難得的樣本意義。聽證會到底該怎麼開,成人的世界里對此討論過不少,也已經成功或不那麼成功地開過不少。但這場中學里的聽證會,還是凸顯出許多值得珍視的精神與價值:比如聽證會議題的確定、備選方案的提供,應當起碼做到不預設立場,更不能人為排除掉某些選項、某些人,建還是不建、漲還是不漲都應當交付公議,而不是只給出“漲多還是漲少,A處建還是B處建”的殘缺選項;比如聽證會應當尊重、容納並充分保障不同意見的表達,否則難免出現“沒來的請舉手”式的荒誕;再比如議事規則的制定與遵守———學會開會,每一輪議事都應當成為一次公民訓練。
  “這場聽證會很好詮釋了民主、法治、公平的深刻內涵,對今後大家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將產生深刻的影響”。與會專家對這場中學生聽證會的評價,說得很好。  (原標題:[短評]讓中學生告訴你,聽證會該怎麼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r56orzd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